●歐普拉網站(Oprah.com)報導,我們都聽過子女們不懂得金錢重要或工作價值的慘事,他們上了幾年

 

大學,累積數以千計的卡債 (請留意,不是用於書籍,而是浪費在披薩、啤酒和名牌鞋) ,到25歲時回過

 

頭到你身邊求助。畢竟,作為父母的不能置之不理,雖然你不斷告訴自己不會有下一次,但卻一次又一

 

次的到退休帳戶提款。

 

 


雖然一些有趣的新研究顯示,孩子用錢的傾向是天生的,但父母的教育也十分重要。教導他們作出有益

的選擇,遠比教他們買股票重要。換句話說,養育聰明理財的孩子,主要在於父母是否懂得循循善誘,

而不是在於是否擁有股神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的眼光。


先弄清楚:你是否縱容子女?



作為成年人,你肯定知道金錢是一種有限資源。然而,我們把這個訊息傳遞給子女時,卻遇上莫大困

難。我們當中許多人,時常因工作或遊玩外出,撇下孩子在家,事後往往感到內疚。因此當他們提出要

求時,儘管我們可能負擔不起,也會盡量滿足他們。



讓他們選擇


孩子在兩歲時便已懂得選擇,這時候你可以幫助他們從兩樣東西當中選擇其一。到他們上小學時,便應

該能夠在四件、五件、甚至六件東西中選擇。最佳練習地點是超級市場。無論子女選購的是葡萄乾麥片

(Raisin Bran)、脆米花(Rice Krispies)或圈圈麥片(Cheerios);或者買巧克力、香草或草莓冰淇淋,讓

他們做主。解釋你的決定。孩子有時可能會說:「我兩樣都要。」這是你教育他們節儉的時刻。



你應這樣解釋


「爸爸媽媽努力工作賺錢買所需的東西,但為了將來著想,例如暑假旅遊、過一個美好的聖誕節或光明

節(Hanukah)、以及你們今後上大學的費用,所以要把餘錢存下來,不能花盡每一分錢。我們要盡可能

購買一切必需品,也要盡可能不買非必需品。因此,選擇你最喜歡的物品,下次才買另外那一樣。」


要明瞭這些限制對孩子有益(就像電影分級制和合理的睡眠時間)。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金德倫(Dan

Kindlon)的研究顯示,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持續限制他們,到他們長大後,會比那些自幼放任的人較

不容易沾染毒品和產生憂鬱。



要求他們吃完(或用完)


消費完所購的物品後,才買另一樣。孩子一旦決定買乾穀片、棒棒糖、或你提出的一樣食品後。要等他

們回家吃完後,下次購物時才讓他們買另一樣,不要遷就他們。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***  世界新聞網分享***

 

 

現在的爸媽因為疼愛孩子,又爲彌補自己小時後物質缺乏的遺憾,總是努力工作來供給自己的孩

 

子最好的東西,這樣反而造成孩子 的價值觀嚴重偏差及各個方面都無法獨立成長!

 

引用了這篇文章來與各位爸媽分享,希望各位辛苦的好爸爸好媽媽能給我們未來的主人翁有個正

 

確的價值觀!記得:爸媽一定要為孩子做對的堅持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樂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